南宁女子被造黄谣,三年维权艰难前行

发布于:2025-07-21 阅读:0
南宁90后女孩苏雨晴和吴女士被造黄谣后,生活陷入困境,失业、抑郁、离婚接踵而至。但她们并未妥协,开启艰难维权路。虽揪出造谣者,获道歉判决,却仍未拿到赔偿。本文分享她们的经历及维权方法,呼吁抵制此类恶劣行为。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而“造黄谣”这种恶劣行为却让许多人深受其害。南宁的90后女孩苏雨晴和吴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噩梦。

造黄谣

2022年7月17日,苏雨晴像往常一样去上班,手机上突然涌来大量添加好友的申请,本以为是新客户,通过后却收到露骨信息。原来,她的一张私人照片被恶意篡改,附上低俗文字和联系方式,在境外社交平台“求约”。吴女士也在同一天,睡醒看到微信上众多添加好友申请,通过后得知有人在国外社交软件发布她的色情邀请信息。

谣言如病毒般迅速蔓延,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苏雨晴患上重度抑郁,夜夜靠安眠药入睡,最终婚姻破裂、失去工作,甚至因无力还贷被银行收走房产。吴女士也失去了高薪工作,原本幸福的家庭破裂,失去了孩子抚养权,正在还贷的房子也未能保住。

维权

警方因证据不足无法立案,她们决定自己当“侦探”。苏雨晴托朋友注册涉事社交网站账号,通过检索找到造谣者黄某的推特账号,并进行截图、录屏。她还混入与造谣者相关的圈子,经过近一年的“钓鱼”取证,终于锁定黄某。吴女士则通过朋友注册国外社交软件账号,找到黄某账号并截图、录屏,还定位到其国内微博账号,最终让警方掌握了黄某的真实身份信息。

然而,维权之路充满坎坷。黄某虽签署调解书承诺公开道歉及赔偿,但并未履行义务。苏雨晴和吴女士愤而起诉,法院判决黄某登报道歉并赔偿。但黄某竟伪造证据二次造谣,甚至上诉拖延执行。

2024年底,法院强制执行道歉声明,但20万赔偿至今分文未到。黄某提出“每月还1000元,16年还清”的可笑方案,被她们拒绝。苏雨晴还打算以“拒执罪”继续追责。

南宁女子

“造黄谣”在法律层面涉及多个维度的定性。在民事领域,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在行政方面,若扰乱公共秩序,会受到相应处罚;情节严重时,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吴女士分享了维权经验:第一,搜集证据,报警;第二,如果派出所说立不了案,一定要去要求开不予立案的证明,去复议;第三,请个靠谱的律师;第四,不管和你什么关系,不要陷于自证的深渊里。

苏雨晴和吴女士的经历令人痛心,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应坚决抵制“造黄谣”这类恶劣行为,同时,受害者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造黄谣 维权 南宁女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