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云南:蓝天苍洱寄乡愁,数智赋能展新颜

发布于:2025-08-12 阅读:1
本文聚焦云南大理,展现洱海水质改善、苍山防火预警体系成效。介绍数字洱海平台和森林防火信息化项目,还提及直播传承非遗文化。凸显云南在生态保护、科技应用和文化传承方面成果,让人感受苍山洱海之美与数智大理魅力。

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而大理的苍山洱海,更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洱海

曾经,洱海面临着水质严峻挑战。由于城镇规模扩大、旅游业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出现了“人进湖退”现象。但大理州以坚定决心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如今,洱海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

在洱海保护治理中,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大理州建成“数字洱海”平台,通过科技支撑、数字赋能,提升了保护治理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该平台有智能感知、数据中心等六大功能模块。覆盖洱海流域的400多个前端监测设备,搭建了智能感知网,能全天候掌握环境变化态势。数据中心接入26家单位的数据,可同步开展监管、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撑。水质信息是监测重点,前端水质监测设备每1小时检测参数指标,每4小时取水检测水质变化,数据实时传输至平台,形成水质监测一张图。

此外,中国移动发挥数智化应用先行优势,为洱海综合保护定制解决方案。5G + 洱海流域水质监测应用等应运而生。在苍山下、洱海畔,人们能看到360度5G VR镜头下人景合一的画面,绝美景致通过电波传向世界。

苍山

苍山,也是大理的重要生态屏障。大理森林覆盖率高,但防火形势严峻。大理州林火监测中心依托AI识别功能,实时了解火情位置。森林防火信息化项目构建了“空、天、地、人”立体化预警监测体系,通过267个高清视频监控点,结合卫星监测和人工巡护,实现重点林区95%和一般林区85%的有效监控覆盖。每个前端监控探头配备光热成像传感器,能自动巡航监测,定位误差不超过50米。指挥中心启动应急预案,通过手机APP通知护林员处理,信息化管理体系成效显著,森林火灾数量明显减少。

在大理,非遗文化也借助科技得到传承。依托中国移动5G精品网络和FTTR网络,直播产业蓬勃发展。罗增在大理开餐馆,通过网络直播宣传,还邀请非遗传承人表演“南涧跳菜”。店内安装FTTR网络,网络畅通。环洱海周边实现4G/5G信号全面覆盖,5G + 智能设备在洱海生态廊道落地,为大理国际旅游名城建设贡献力量。

大理非遗文化

如今,在蓝天苍洱的映衬下,大理不仅留住了旅人的脚步,更留下了无数人的乡愁。云南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生态保护、科技应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不断前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云南 大理 洱海保护 苍山治理 数字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