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来袭,如何有效预防?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3
近期,基孔肯雅热引发关注。该疾病由伊蚊传播,多地出现确诊病例。专家指出,它可防可控可治,无人传人迹象。本文详细介绍其症状、传播途径,重点阐述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等预防措施,助你有效应对。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针对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据了解,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这种蚊媒病毒的风险。

基孔肯雅热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自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截至7月22日,该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3000例。北京市疾控中心也表示,目前北京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病例输入风险持续存在。

那么,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症状?会人传人吗?又该如何预防呢?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广东,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且无人传人迹象。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发热体温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少部分有高热,通常在2天到3天内退烧;皮疹一般起病第1天到3天出现,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多为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关节疼痛多数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疼痛以肿痛为主,相对比较剧烈,但缓解速度也比较快。部分患者还会有头痛、乏力的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

基孔肯雅热症状

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潜伏期更短,传播速度更快,且疼痛多集中于手腕、脚踝等小关节,而登革热则以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为主。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具体措施如下:

清积水:翻盆倒罐清空闲置盆、罐、桶、轮胎等容器积水;填平树洞、竹洞、洼地;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等积水。水养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每周彻底换水1次,清洗容器内壁和根部;宠物饮水碗、花盆底盘等及时清空积水。储水容器(水缸、水池等)严密加盖,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水。

灭成蚊:居家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杀虫气雾剂、蚊香、灭蚊片等卫生杀虫剂灭蚊,施药前先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0.5 - 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分钟后,人方可进入室内,也可使用电蚊拍等击杀。

防叮咬:室内安装纱门、纱窗(纱网筛目小于20目,即筛孔平均边长0.9mm),在纱窗上喷洒杀虫剂效果更佳;睡觉时使用蚊帐。室外清晨和傍晚(伊蚊活跃高峰)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喷涂驱蚊剂;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积水区等蚊虫密集处久留。

预防基孔肯雅热

此外,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的旅行者,出行前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驱蚊防蚊准备;归来后2周内做好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面对基孔肯雅热的威胁,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共同守护健康。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基孔肯雅热 蚊媒传染病 预防措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