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与Champion:潮牌发展的不同轨迹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2
本文聚焦Alo和Champion两个潮牌。Alo定位高端,靠明星和社交媒体吸引00后,年收入达10亿美元,但进入中国市场慢,面临竞争。Champion有百年历史,因业绩不佳被收购。两品牌展现潮牌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与挑战,反映00后消费市场变化。

在当下的时尚潮流领域,潮牌的发展态势备受关注。其中,Alo和Champion这两个品牌的故事,更是值得深入探讨。

Alo

Alo,这个诞生于美国洛杉矶比弗利山庄的运动服饰品牌,正以独特的姿态在市场中崭露头角。它被视为Lululemon的“头号对手”,一周前在韩国首尔开出首店,这是其在亚洲布局的新一站。该店位于首尔富人区江南区,紧邻爱马仕之家,开业时引发了排队热潮,一位女生在小红书写道:“从排队到进门需要2小时”,足见其火爆程度。

Alo的品牌成长模型独具特色,它通过类似“打造KOL”的策略,主攻Z世代,并在社交媒体上掌握主动权。其产品设计感强、色彩鲜艳,从瑜伽裤扩展到衬衫、防晒衣、美妆等领域,构建了“生活方式品牌”生态。在营销策略上,Alo十分成功。最初,美国社交名媛和超模肯豆、海莉和贝拉等身着Alo服饰外出被狗仔队拍到,让年轻女孩对其产生关注和向往,使其成为流行追捧的社交新宠。此后,Alo签下众多明星代言,如卡戴珊家族的肯豆和金小妹,以及BLACKPINK的金智秀、防弹少年团成员Jin等,加速在亚洲市场的扩张。在Instagram上,Alo还划分了一系列矩阵号,粉丝超862万。

数据显示,Alo年收入已达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2024年Lululemon客户在Alo的消费额首次超过了Lululemon。然而,Alo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明显较慢。它既没有进入国内主流电商渠道,也没有落地门店,取而代之的是难以区分真假的代购以及标榜着“原厂”的品牌仿制品。尽管小红书上“#Alo”相关话题浏览超过1.4亿,但它在中国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核心对手Lululemon在中国已有151家门店,且在努力拓展二三线城市;英国版Lululemon——Sweaty Betty的中国区经营权转手后会加大市场投入;有着“男版Lululemon”之称的Vuori也在加速扩张;国内还有安踏旗下的MAIA ACTIVE等新兴品牌。

Champion

与Alo不同,Champion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它由父子三人在1919年于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市创立,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它发明了连帽运动衫,成为很多大学生的流行穿着;70年代推出针对女性的时尚运动服,开创了运动胸罩的先河;80年代,带有Champion蓝白标志的连帽衫成为嘻哈界的制服;90年代,成为NBA及美国奥运代表队指定运动服官方赞助商。

但近年来,Champion的业绩持续不佳。其母公司HanesBrands是美国最大的内衣生产商,近几年一直在尝试改善Champion的业绩,但成效甚微,自身也陷入亏损泥潭,股价暴跌。在市场竞争方面,随着国内外新兴品牌的崛起,Champion在性价比和品牌溢价方面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在中国市场,国潮和国内独创品牌增多,直播电商等新型销售渠道流行,使得Champion“水土不服”。

最终,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与HanesBrands达成初步协议,将以约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收购Champion。ABG擅长抄底,旗下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对于Champion而言,被收购或许是一个新的开始,ABG所拥有的资源有望帮助其重新找回有竞争力的市场定位,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

无论是Alo还是Champion,它们的故事都反映了潮牌市场的风云变幻。在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的时代,潮牌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创新营销策略,提升产品品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Alo Champion 潮牌 00后消费 运动服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