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隋代佛头刻字引关注,文物保护再成焦点

发布于:2025-07-18 阅读:1
近日,网友发现济南神通寺四门塔内隋代佛头有刻字。该塔建于隋代,有1400多年历史。刻字或为上世纪遗留,因修复可能致二次破坏,暂保留。此事凸显文物保护任重道远,相关部门已加强防护。

近日,一名古建爱好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四门塔景区参观时,愤怒地发现一处佛头侧面刻有“山东省测绘局十五人到此……”的字样。网友直言,这是破坏文物,既违规又违法。

隋代佛头

7月18日,该古建爱好者称,刻字的佛头位于景区古建四门塔内。四门塔禁止游客入内,他估计佛头上的字是几十年前刻下的。景区工作人员透露,数年前曾提交“刻字佛头”的文物修复方案,但未获批准。济南市南部山区管委会文保中心也表示会进一步核查。

四门塔建于隋朝大业七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塔”,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内佛像比塔本身更为古老,价值连城。然而,这些破坏性的刻字,就像历史肌肤上的丑陋伤口,刺痛着每一个敬畏历史、守护文明的人。

文物刻字

据景区调查,这些刻字很可能是上世纪70年代留下的。当时四门塔管理松散,人员可随意进出。几十年过去,这些字迹成了历史“遗留问题”,既未清除也未修复,反映出文物保护力度的不足。若不是此次被网友发现曝光,这些刻字或许会一直留存。

文物承载着历史记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文物上刻字,破坏了其完整性和美观性,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暴露了刻字者缺乏文明意识和敬畏之心。这也提醒我们,文物保护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虽然文物修复需谨慎,但不能将修复方案搁置不理。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寻找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让文物恢复本来面貌,让历史文化遗产鲜活地传承下去。

文物保护

从文明倡导角度看,这种刻字行为绝不能被容忍。保留这些字可能会给人错误示范,导致不良行为的模仿。目前,山东省测绘局已更名,职能并入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称难以评判刻字者。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调查清楚,给公众一个交代,守护好珍贵的国宝。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隋代佛头 文物刻字 文物保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