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沉浮:“小马云”范小勤的流量人生与现实困境

发布于:2025-07-18 阅读:0
十年前,范小勤因酷似马云走红,成为“小马云”。走红后他被过度消费,后被诊断智力二级残疾。如今17岁的他仍受关注,家庭靠拍视频维持生计。这场流量狂欢既带来改变,也暴露诸多社会问题,引发对流量时代弱势群体的思考。

十年前,一张照片让年仅7岁的江西男孩范小勤一夜成名,“小马云”的名号响彻全网,连马云本人都发微博关注。范小勤家在江西吉安永丰县严辉村,父亲范家发是农民,因早年被蛇咬截肢,母亲患有小儿麻痹症且眼盲,家庭贫困。

小马云

走红源于2015年端午节,黄新龙回乡看到表弟范小勤,发现其长相酷似马云,便拍照发微博,迅速引发大量关注。当时微博热门,马云知名度高,范小勤借此成名。而那时他还在和父亲、哥哥干农活,对网络上的一切毫不知情。

爆红后,范小勤成了“香饽饽”,每天有人来村里拍视频,衣食住行都成“广告位”。此后一年多,他奔走于各种商业活动。2017年,企业家刘长江以“资助上学”为由,将范小勤带到石家庄。但实际上,经纪公司为他开抖音账号,拍摄刻意扮丑等内容吸流量。2020年家人发现他长期未入学,身上还有不明针孔,引发健康质疑。

流量经济

2021年,范小勤被解约送回家乡,此时他被诊断为智力二级残疾。网络上谩骂声起,有人指责范家发消费儿子。表哥黄新龙回来和他们一起做短视频,“老范竹木工”账号开通,记录范家日常,网络谩骂减少。

如今17岁的范小勤,认知能力停留在儿童阶段,目标是“赚钱娶老婆”。家庭收入靠直播打赏、拍视频获赠和卖红薯。表哥带他们到县城开店卖大锅菜,前提是范小勤配合拍视频。周末他在县城店铺被游客包围,有人合影,有人指挥拍段子,父亲无奈又无力。

网红现象

范小勤的经历反映出扶贫机制滞后,若不是走红,他家可能仍是未被充分关注的贫困户。网红经济存在伦理黑洞,他从网红工具到“弃子”,身心受创。弱势群体保护失效,虽有残疾补助,但缺乏职业培训,难以融入社会。

十年过去,“小马云”成了社会痛点的镜子。有人认为流量让他能上学、有收入,处境没那么悲惨;也有人指出这是“施舍式”剥削。当流量退去,如何让他有尊严地生活,是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小马云 范小勤 流量经济 网红现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