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焕新颜:共享花园开启社区幸福新篇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2
本文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多个小区将荒废绿地变共享花园。居民自筹资金、出谋划策,社区多方协作。花园集生态、休闲等功能,还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为社区治理提供样本,提升居民幸福感。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老旧小区的改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今,不少老旧小区通过打造共享花园,实现了从环境“痛点”到居民“幸福角落”的华丽转变。

老旧小区

上海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的新世纪公寓小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小区始建于1996年,是个有着多年历史的“高龄”小区。小区东南角约430平方米的绿地,曾是蚊蝇乱飞、垃圾堆积的“社区疮疤”。居民陈咏平对此忧心不已,回忆起当初爬山虎疯长、蚂蚁顺着藤蔓进入隔壁小区窗户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不过,在街道组织的网格议事会上,居民代表提出改造荒地的想法。街道工作人员经过考量,决定打造一个可步入式花园。尽管小区维修基金有限,但居民们热情高涨,两天时间就筹措了近3万元。此外,还通过社区支持、共建单位、物业基金等多元方式解决资金难题。

共享花园

在花园建设过程中,居民们纷纷贡献智慧。有人建议建凉亭,最终定在入口处左手边的空地上;还有人提议打造环形步道,既保留绿化空间,又能让居民走进花园深处。社区园艺师和区绿化部门的专家也参与进来,花园里种下20余种花草树木,入口处右手边还设置了一排座椅。

同样,北京西城区一个墙皮掉渣的30年老小区,也在爱养花的张阿姨带动下,将楼间空地改造成“空中菜园 + 网红花园”结合体。小区居民齐心协力,清走建筑垃圾,贡献旧木凳、塑料桶等,还实行“认养制”,让花园成为小区的“社交中心”。

除了上海和北京,武汉的一些老旧小区也有类似的成功改造案例。武昌区中南路街道石牌岭社区文翰苑小区,将原本杂草丛生的角落改造成“翰苑”花园。社区邀请居民共同探讨改造方案,志愿者们分工合作,用废旧轮胎打造花盆,为花园增添野趣。

社区改造

花园建成后,后续管理也至关重要。上海大宁路街道和小区代表签订“移交协议”,小区业委会依托《社区花园公约》进行长效管养。静安区绿化市容管理局还出台《静安区社区花园建设工作指引》,为社区花园建设提供规范。

这些老旧小区打造共享花园的案例,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它们所形成的“需求自下而上、资源横向整合、政策自上而下”的治理机制,为城市更新中的社区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老旧小区通过类似的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老旧小区 共享花园 社区改造 基层治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