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硝烟”渐息,行业发展何去何从?

发布于:2025-07-22 阅读:2
近期,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大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引发关注。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后,补贴力度降温。这场大战虽短期内让消费者受益、平台订单量冲高,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长远看,行业需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实现价值共生。

七月以来,外卖行业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大战”。淘宝闪购、美团与京东在外卖战场上短兵相接,通过“0元购”“满减”等巨额红包补贴,吸引消费者疯狂下单。一时间,“0元奶茶”“满25减21”等优惠活动满天飞,消费者仿佛置身于“薅羊毛”的狂欢之中。

外卖大战

从数据上看,这场大战确实带来了订单量的爆发式增长。7月12日,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5亿,再创新高;7月7日,淘宝闪购日订单数超8000万。各大平台的单量都突破了历史峰值,骑手的收入也水涨船高,部分众包骑手日收入超500元。

然而,这场看似热闹的“外卖大战”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对于商家来说,订单暴增带来了运营压力。部分餐饮店因无法承受成本压力,被迫降低食材质量或关停线上业务。一些小商户甚至面临赔本赚吆喝的窘境,订单量的大幅增长并不等同于利润的增长。

商家困境

骑手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单日配送量激增,为了赶单,他们不得不超速、逆行、超时工作,在炎炎夏日也滋生了不少安全隐患。而且补贴的不稳定导致骑手收入波动频繁,订单稳定期后平台增员还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可持续的补贴大战可能会让市场竞争陷入低水平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低价倾销挤压了实体店的生存空间,部分爆单商品因无人认领被直接丢弃,造成资源浪费。

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理性参与竞争,为这场愈演愈烈的外卖大战降了温。约谈后,平台部分活动仍在继续,但补贴力度明显减弱。

市场监管

其实,这场“外卖大战”折射出各大平台对于未来增长乏力的焦虑,以及对即时零售战略要地的争夺。即时零售是借助平台算法与本地供应链协同,实现商品在消费者下单后30分钟至1小时内送达的零售形态,涵盖了生鲜、日用品、药品、3C配件、宠物用品等多个品类。其价值核心在于能够满足消费者“即时决策、即时满足”的情绪需求,有望重构中国零售业的底层逻辑。

但补贴只是争夺“入场券”的短期武器,0元奶茶、巨额红包无法构成稳定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平台们需要思考如何将用户更好地转化,从爆发式增长过渡到可持续发展。

从长远来看,商业的本质应是创造价值,而非透支价值。这场外卖大战之后,行业有望从价格战转向服务战,从“烧钱内卷”到价值共生。监管的介入将促使平台优化补贴结构,减少商家负担,平衡用户低价需求、骑手权益保障与商家可持续盈利。

未来,外卖行业将走向何方?是继续陷入价格战的泥潭,还是能够实现服务升级和价值共生?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外卖大战 即时零售 平台补贴 市场监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