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隐翅虫“北上”,人类如何应对?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2
今年夏天,毒隐翅虫分布范围扩大,北方多地出现其踪迹,伤人案例增多。如武汉第三医院相关患者是去年同期三倍多。被伤后伤口易误诊,给患者带来身心困扰。本文探讨其伤害、成因及应对之法,助大家科学应对。

今年夏天异常炎热,一些细微变化悄然发生。以湖北武汉为例,武汉第三医院今年夏天前来就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与此同时,毒隐翅虫的分布范围正在扩大,从南方逐渐北移到北方,从乡村田野飞进城市。

毒隐翅虫

不少人都有被毒隐翅虫伤害的经历。27岁的湖南姑娘阿树,5月份右眼下方突然发痒,她以为是蚊子咬的或皮肤问题,没太在意。结果挠了一晚上,第二天皮肤更红更痒,后来逐渐溃烂化脓,离眼球只有几毫米,她还担心脓液弄到眼睛里导致感染。湖北武汉的苏东,手臂上出现红色痕迹,他以为是被拐杖螺丝刮伤,没放在心上,直到伤口化脓、溃烂才发现不对劲。

毒隐翅虫带来的伤口还容易导致误诊。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分析的71例外院误诊病例中,最容易误诊为带状疱疹,还有被误诊为皮肤细菌感染、擦伤、过敏性皮炎,甚至有11例被误诊为性病。误诊不仅会导致药物错用,还可能引发误会和纠纷。

隐翅虫皮炎

毒隐翅虫的伤害之所以逐渐增多,与气候变暖有很大关系。国家气象中心专家王纯枝指出,农业害虫多为变温动物,温度升高加速其代谢繁殖,适生区北扩,打破传统南北界限。中国农科院张云慧研究员补充,暖冬大幅提高越冬成活率,开春后新旧世代叠加,虫口基数激增。季风环流变化更助推迁飞,春季迁出提前、秋季回迁延迟,危害周期延长。

面对毒隐翅虫的威胁,我们要科学应对。皮肤科医生陶宇莎表示,毒隐翅虫皮炎的确诊一般通过分布部位和皮疹形态判断。若不慎拍死隐翅虫,应立即用胶纸粘除残留毒液,再用肥皂水清洗;若出现红斑水泡,不要弄破水泡,可外用生理盐水湿敷,破皮处需加用抗感染药膏,主要是不要抓挠,一般十天左右会结痂,同时要注意后期防晒。

科学防治

其实,并不是所有隐翅虫都有毒。上海师范大学的昆虫实验室研究发现,绝大部分隐翅虫是没有毒性的,我们可以根据身体颜色初步判断,具有明显红黑相间体色的是有毒的警戒色。研究人员汤亮认为,简单用害虫或益虫评判一个物种不合适,从整个生态系统考虑,每个物种都是物质能量循环的积极贡献者。

在与毒隐翅虫共存的现实中,我们只能尽可能采取措施避免伤害。比如阿树,在家里发现毒隐翅虫后,会用卫生纸碾死或用脚踩死,然后洗手。而苏东,被毒隐翅虫弄伤后,看到虫子都不敢轻易拍打了。人们身上的伤口一般十多天能愈合,但心理阴影可能不会那么快消失。

人类与众多昆虫共享地球,气候变暖正重塑这场博弈的规则。当毒隐翅虫的阴影笼罩,我们要在适应与抵御之间,运用生存智慧,科学防治,减少其带来的伤害。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毒隐翅虫 气候变暖 皮肤伤害 防治方法

相关文章